宗白华(1897--1986) 留学德国。原名宗之抛,字伯华,江苏常熟人。
1912年在南京金陵中学读书,主修英文。1914年转入青岛德国高等学校中学部学习德文。1916年升入同济大学预科同济医工学堂。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该学会评议员,编辑《少年中国》月刊,同时编辑《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对郭沫若的新诗创作给予很大的支持。
1920年5月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学习,1921年春转入柏林大学攻读美学和历史哲学,兼修爱因斯坦教授的相对论课程,并参与发起成立留德学生中德文化研究会。
1925年春回国后到南京东南大学哲学院任教。1928年该校更名为中央大学时任哲学系教授。1936年任中国哲学会理事。1937年随校迁往重庆。1938年再次主编《时事新报》的《星期学灯》渝版达8年(至1946年夏)。1945年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的少年中国学会在渝会员座谈会。抗战胜利后随校回南京继续任教。1980年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后任顾问。1982年任田汉研究会名誉会长。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美学家,中国古典美学、比较美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美学界开创了以抒情的思维方式为特征,以对生命活力的仰慕和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为核心,自由飘逸的“散步学派”。
主要著作有诗集《流云》;论著《美学散步》;译著《判断力批判》(上)、《西方现代派画论选》、《海涅的生活与艺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