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新(1906--1998) 留学美国,博士。福建福州人。
1925年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次年去美国勤工俭学,一年后取得密执安大学奖学金并担任研究助教,致力于动物胚胎学研究。1930年获密执安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协和大学生物系任教。
1932年写出了中国大学生物系第一本生物教科书。1945~1946年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司聘为客座教授。在国内曾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49年10月后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动物所脊椎动物分类区系研究室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被聘为日本、德国、美国、英国鸟类学会名誉通讯员、世界雉类协会副会长。为中国动物学会发起人之一,曾任秘书长、副理事长。是《动物》等多种科学刊物主编、副主编,在鸟类研究中作出了显著贡献。曾先后发现10多个鸟类新亚种,纠正了达尔文“中国家鸡的祖先不在中国而是由印度传来”的错误说法,指出了斯温霍(Swinhoe1862)把从天津市场买到的并不产于中国东北各省的褐马鸡定名为“mantchurieum”是一种错误。其很多发现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可,如峨眉白鹇新亚种命名,就是国际公认、在分类学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著名事例之一。
论著有《中国鸟类分布目录》、《中国动物区划》、《中国经济动物志.鸟类》、《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鸡形目,第二卷雁形目)等,有的专著被美国、苏联译为英文、俄文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