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仁(1914--2004) 留学美国,博士。江苏南通县人。
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获学士学位。后历任中央大学助教,中英庚款资助研究员、讲师、副教授。1946年赴美国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主攻遗传学,副修植物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被推荐为美国西格马赛学会会员,留校任农艺及植物遗传系教员。博士论文《正常玉米与矮生玉米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对杂种优势的产生与表达提出了新的观点,为H•K•海斯博士专著《玉米杂种优势》所引用;采用热中子和x射线处理小麦种子得到抗杆锈病突变体,为抗病育种指出了新途经。由于在小麦育种工作上取得的成就,其名字被列入联合国1964年印发的《世界小麦育种专家和育种站名录》。1956年回国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利用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室,后发展为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并先后任室主任,副所长,兼任中国利,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常委、副主任。是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国际水稻研究所董事会董事,。还是《原子能应用》主编。在农业科学研究中不仅开创和发展了原子能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还指导青年科研人员育成了我国第一个杂交高粱“新60号”,使高粱大幅度增产,还开创了我国利用农作物非整倍体从事遗传育种研究的先河。名字被收入国外出版的《世界核子机构名录》、《原子科学工怍者名录》。
论著有《小麦雌雄不育研究概况》、《核子科学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