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

出生年

1895年

-----------

留学国家

日本、法国、德国

-----------

籍贯

江苏省

徐悲鸿(1895--1953)  留学日本、法国、德国。原名寿康,曾用名黄扶,江苏宜兴人。

少年家贫,刻苦习画求学。1916年初,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在康有为帮助下,于1917年5月私偕蒋碧薇赴日本学习美术,11月回到上海,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在蔡元培帮助下,取得官费留学生资格,5月抵巴黎,入徐梁画院进修素描。1920年春,入法国国立巴黎最高美术学校,师从著名画师达仰和弗拉蒙专习素描,兼及油画。1921年赴德国柏林,问学于画家康普,在博物馆和动物园作画写生。1923年春,返巴黎继续半工半读,所作油画《远间》、《箫声》等在巴黎展出轰动一时。1925年秋返国。

1926年加月再度赴法,次年游历瑞士、意大利、瑞典等国。冬,返沪。1928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1933年携中国近代名家作品600余件首次赴欧洲法、德、比、意等国许多城市巡回展出,当时欧洲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和评论达300多篇。1934年回国。抗战爆发后,曾与人组织“默社”,开展美术活动,多次在国外举行画展,将卖画所得捐助抗日。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常委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术家和教育家,对国画和西画深有研究,精于素描,尤以画马驰誉中外;还为中国现代画坛培养了一大批画家。逝世后,寓所改为“画家徐悲鸿纪念馆”。

代表作有油画《箫声》、《田横五百壮士》;国画《奔马》、《九方皋》、《愚公移山》等。论文有《美与艺》、《中国画改良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