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1905--1945) 留学法国。广东番禺人。
出身贫寒船家,遗腹子。童年随母去新加坡,读完小学后回国。1920年入岭南大学附中,1924年考入岭南大学文科,课余学习小提琴,兼任学校乐队指挥。1928年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结识张曙、田汉等,加入南国社。后因参加进步学生活动被校方开除。
1929年去巴黎,师从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作曲家加隆。后创作女高音独唱曲《风》,被列为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的节目,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在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杜卡指导下学习作曲。作品有《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呜曲》等10余首。
1935年回国,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底加入上海歌曲作者协会,创作《战歌》、《流民三千万》、《救国军歌》等抗战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话剧《复活》等谱曲。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宣传抗日,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其间创作歌曲有《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1940年赴苏联考察,因交通中断未能回国,继续完成了在国内已开始创作的《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又创作了《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中国狂想曲》等。1945年10月30日因病逝世于莫斯科。毛泽东、周恩来等为其亲笔题词致哀。
一生创作歌曲250余首,大合唱4部,交响乐、交响组曲4部,管弦乐、独奏曲等数十首,还有音乐论文数十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