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1892--1936) 留学德国,博士。字润玙,笔名若愚,四川温江人。
1915年入北京中国大学攻读法律,同时任职于清史馆,担任成都《群报》、《川报》驻京记者,北京《京华日报》编辑。
1918年与李大钊、曾琦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翌年该会正式成立,被推为执行部主任。同年底,在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等支持下,创建“工读互助团”。
1920年4月赴德国留学,初习德文及政治经济学,并兼《申报》等报驻德特约通讯员。后因意图“利用西洋科学方法”,将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古代的“礼乐”重新“整理培植出来”,以“唤醒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完成我们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遂于1922年改学音乐,并于1927年入柏林大学正式攻读音乐学。
1932年被聘为波恩大学汉文讲师。1934年以《中国古代之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1936年1月12日在波恩病逝。
著有音乐论著近20种。还用德、英文写了十多篇向欧洲各国介绍中国音乐的文章,在沟通中西音乐交流方面具有开拓意义,介绍、研究西方音乐的有《德国人之音乐生活》、《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与诗歌》、《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西洋音乐与戏剧》、《西洋乐器提要》、《西洋制谱学提要》、《音学》、《对谱音学》、《西洋名曲解说》和《西洋音乐史纲要》;在中国音乐研究和东西方音乐对比研究方面,有《东西乐制之研究》、《各国国歌评述》、《东方民族之音乐》、《翻译琴谱之研究》、《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和《中国音乐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