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宁(1922--1986) 留学美国,博士。浙江杭州人。
1943年重庆中央大学土木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1947年留学美国,1948年获依阿华州立大学水利系硕士学位,1951年获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土木系博士学位,在该校工程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副研究工程师。
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研究员兼主任、水电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还曾任国际泥沙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国际泥沙》杂志(英文版)、《泥沙研究》主编等。
长期从事水利、泥沙的教学和科研,主张以河流动力学与河流地貌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河床演变。关于泥沙问题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上重视,被称为爱因斯坦钱宁法。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发表论著60余种,主要有《黄河下游河床演变》、《河床演变学》、《泥沙运动学》(获198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动床变态型河工模型律》、《异重流》、《关于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概念说明》、《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区对黄河下游冲淤的影响》、《修建水库后下游河道重新建立平衡的过程》,《黄河下游的游荡性河流》、《近底高含沙量流层对水流及泥沙运动影响的初步探讨》、《钱塘江河口沙坝的近代过程》、《黄河的高含沙水流问题》、《推移质公式的比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