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中(1904--1982) 留学法国,博士。字明华,河北丰南人。
192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主持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
1935年留学法国,从著名考古学家步日耶专攻旧石器时代考古学。1937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研究员,并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中法大学讲授史前考古学。
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博物馆处处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是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及哺乳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12月首次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从1931年起,通过研究石器、烧骨和用火灰烬的存在,首次确认了北京人的文化性质。1933年至1934年主持发掘山顶洞遗址,又获得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从1940年代起,在研究总结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对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作了综合研究,对中国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50年代以后,在广西发掘巨猿下颌骨和牙齿化石,解决了它的地层年代问题,并探讨了巨猿在进化系统上的地位,还发掘了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四川资阳人化石地点,并对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的地层堆积做了深入的分析。
主要著作有《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中国石器时代文化》、《中国猿人石器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