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隆基(1898--1965) 留学美国,博士。字努生,江西安福人。
1912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留学美国,入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8年回国,执教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新月》杂志主编。1931年与张君劢等组织“再生社”(后改组为中国国家社会党),出版机关刊物《再生》,因攻击国民党当局而被捕。出狱后应聘任天津《益世报》主笔,在该报连续发表批评国民党政府的社论,引起社会重视。该报因此受到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多次警告,被禁止邮递和发行,遂被迫离职,后任北京《晨报》社社长。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顾问,国民参政会第一、二届参政员。1941年,参加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1946年作为民盟代表之一,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协会议。此后,在上海创办《民主日报》,并任民盟在上海的发言人。1947年11月,民盟被迫宣布解散后,在上海遭国民党当局软禁。1949年9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是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至三届常委、第四届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长。1957年被作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代表人物受到批判,1965年12月7日在北京去世。1980年5月,被摘掉“右派”帽子,但“维持右派原案,不予改正”。
主要著作有《人权论集》、《政治论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