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留学日本。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等,浙江绍兴人。
少时进三味书屋学习。1898年进南京水师学堂,次年入江南陆军学堂附设之铁路路矿学堂,1901年毕业。1902年春留学日本,先入弘文学院,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后弃医从文以改造国民性。1906年发表《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抨击改良派。1908年参加光复会。
1909年回国,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授课。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委会,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6年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广州任中山大学。“四一二”反共事变后,愤然辞职,开始放弃进化论思想。10月定居上海。1930年起,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联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也是愤世嫉俗,致力于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家。曾领导和支持了浅草社、沉钟社、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了《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翻译进步文学作品,介绍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代文学典籍。
另著有《朝花夕抬》、《野草》、《故事新编》等。译有14个国家、90多个作家的作品200多种,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生前著译、日记、书信等,已编为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