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锡(1915--2001) 留学英国,博士。祖籍台湾台南,生于厦门。
193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9月入英国伦敦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研究员。1944年任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第十三局马里兰州研究室研究员。1945年1月任加州大学理工学院西校化学系研究员。同年冬回国,厦门大学任教。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1960年任教于碉州大学。任中国科学院华东(现改为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1984年起任执行主席。
1985年获得英国伦敦市立大学名誉科学博士称号。是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第十届中央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国际上的兼职有:欧洲文理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理事会理事等。还是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v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的教学科研,是我国结构化学研究创始人之一。从事过氧化氢与脲等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的测定,充分了解了过氧化氢分于结构,证实了G·萨瑟兰的量子化学理论。涉及的多个学科都硕果累累,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方面的研究中,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网兜状原子簇“福州模型”,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0彩篇。合著《物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