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戆章(1854--1928) 留学新加坡。字雪樵,福建同安人。
早年在私塾教书,信奉基督教,受罗马字拼音影响,立志改革汉字。
1875年赴新加坡半工半读,学习英语。
1879年回国,在厦门教外国人学汉语,也教中国人学外语,曾参加华英字典的翻译工作。
1882年后潜心研究文字和拼音方案,是提倡汉字拼音化的第一个中国人,所创切音新字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拟定的第一套拼音方案,对后世的汉字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十年努力,第一套拼音方案“天下第一快切音新字”编制成功。
1892年这套拼音字母的厦腔读本《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出版,是年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汉字改革运动的开始,早期的汉字改革运动也因其“切音新字”而称之为“切音字运动”。此后又创制了两套拼音方案,分别为日本假名系符号和汉字笔画式,并改以北京音为主要拼写对象。
1898年和1905年曾两序将其拼音方案呈送清廷,并望予以推广,未果。此后改向社会宣传,为推行新字作了许多实际工作,使切音新字在当时社会上十分风行。一生从事中国文字的拼音化工作,认为文字的发展是“趋易避难”,拼音文字易认、易懂、易写,我们不必“自异于万国”。还认为汉字拼音化可以节省学习文字的时间,来从事各种“实学”的学习,以求国家的富强;推行拼音方案还有利于统一语言,普及教育等。
主要著作还有《中国切音新字》、《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中国新字》、《中华新字国语通俗教科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