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适夷(1905--2001) 留学日本。又名楼建南,浙江余姚人。
1926年加入共产党。
1927年开始文学活动。
1928年入上海艺术大学,并参加文学团体太阳社。
1929年赴日本留学,专攻俄罗斯文学。在日期间,与冯宪章等组织太阳社东京支社。
1931年回国,参加左联,编辑左联机关刊物《前哨》、《文学导报》,后参加反帝同盟,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
1933年被捕入狱。
1937年出狱后去武汉,任《新华日报》副刊编楫。上海沦为“孤岛”后,在上海坚持抗战文艺活动。后赴新四军浙东根据地,任浙东行署文教处副处长。
1946年回上海,任《时代月刊》副刊编辑。
1947年去香港,与周而复共同创办《小说》月刊。
1949年后,任中央出版总署编审局二处副处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等。为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挣扎》、《第三时期》;散文集《四明山杂记》、《话语录》;诗集《适夷诗存》;剧本《活路》;电影文学剧本《盐场》;译作有《桥》、《意大利故事》、《仇敌》、《彼得大帝》、《但顿之死》、《契诃夫、高尔基通讯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