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

-----------

出生年

1891年

-----------

留学国家

英国、法国

-----------

籍贯

江苏省

刘半农(1891--1934)  留学英国、法国,博士。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

1906年入常州府中学堂。1911年参加革命军,从事文牍工作。

1912年任上海《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等。

1913年任中华书局编译员。1915年为《新青年》主要撰稿人。

1917年任北大预科教授,并任《新青年》编辑,与胡适、陈独秀倡导新文学。

1920年由北京政府派遣留学欧洲,先入英国伦敦大学文学院,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课,专攻语音学。1923年到1924年间,还曾到德国搜集研究资料。

1925年春,以《汉语字声实验录》和《国语运动史》,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研究所国学门导师。

1926年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兼任北平师范大学讲师、《世界日报》副刊主编,西北科学考察团常委理事等职。1927年辞各校讲席。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特约著述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临时文物维护会和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1929年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员,北大国文系教授,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0年兼任北平大学女子学院院长。

1931年辞各兼职,专任北大文学院研究教授、研究院文史部主任职。1934年去平绥线调查方言,后患回归热病辞世。

著有《我之文学改良观》、《中国文法通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