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炎

-----------

出生年

1911年

-----------

留学国家

美国

-----------

籍贯

福建省

林同炎(1911-2003 )留学美国。福建福州人。美国华人桥梁结构工程学家。

童年迁居北京,先后在北京崇德中学、汇文中学读书。1925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1931年林同炎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系读硕士研究生;1931年获该校工科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力矩分配法》被命名为林氏法,受到美国建筑界高度重视和普遍采用。193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

回国后,参加了宝成、宝天、叙昆铁路的设计,并担任成渝铁路指挥部主任总工程师,主持了100多座大小桥梁的设计和施工。

1946年移居美国,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致力于预应力学的研究。

1951年在校内领导一个研究小组,为建成加州第一座跨度达33.5米的预应力大桥——洛杉矶阿罗约基柯河人行桥,做出重要贡献。

1955年所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一书被公认为预应力学术界的权威著作。1974年获国际联合预应力协会颁给的福森尼特奖章和佛里叶西聂夫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特将该会预应力奖命名为林同炎奖。1976年获加州大学授予的终身荣誉教授称号和伯克利奖状。

1977年获得美国房屋研究委员会颁发的“四分之一世纪贡献成就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章。多次回中国参观讲学,关心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