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1885--1960) 留学日本、苏联。原名林祖涵,字伯渠,号邃园,湖南临醴人。
1904年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次年参加同盟会,不久回国。1913年任讨袁军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回国,曾任湖南省公署秘书、财政厅长等职。1919年冬赴沪、穗,创办《革新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1921年加入共产党,同年底安排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孙中山首次会见。1922年多次安排孙中山与陈独秀、李大钊会见。1923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务部副部长,协助孙中山确立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1925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农民部部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并随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研究院特别班学习,后在海参崴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与瞿秋白等人制订中国北方语拉丁化方案。1932年回上海。1933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主席、财政部部长。“西安事变”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1937年冬至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44年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949年9月筹备并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委员,中共七届、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著有《林伯渠同志文选》、《林伯渠日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