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公(1899--1994) 留学日本、苏联。贵州贵阳人。
1918年贵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1919年赴日本求学,次年考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23年初学成归国,得读《向导》、《中国青年》、《湘江评论》、《浙江潮》等进步刊物,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启发。1924年与节命先烈周逸群同志在上海创办《贵州青年》刊物,积极传播进步思想,受到当时共青团中央负责人、革命先烈肖楚女同志的好评,并在《中国青年》刊物著文予以表扬和指导。随后,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节命的影响的感召下,于1924年7月奔赴广州黄埔军校参加革命,先后任军校特别官佐,军校教导团秘书,东征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职。1924年11月,经鲁易、周逸群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秘密从事党的工作,与国民党右派分子进行厂坚决斗争,并和周逸群同志在国民革命军中组织“西南革命同志会”,团结军校中滇黔籍官兵,壮大了我党在黄埔军校中的力量。1925年底调任广州中共军委会技术书记,1927年2月,党派遣他到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8年转人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任中共旅苏支部宣传部长。1930年10月学成回国到上海,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到无锡,匿居孙冶方同志家中,从事教书和翻译苏联名著《政治经济学丛书》工作。1932年又与孙治方同志一起赴日本译著《政治经济学史》第一册。1936年9月回国,仍寄寓无锡孙治方同志家中,继续完成该书的翻译工作。国共合作时期的1938年至1945年,他先后任国民党政治部设计委员、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1945年以后,在上海参加了民联三人小组,从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活动。后又到苏州继续从事翻译《政治经济学史》的工作,积极参加反蒋民主运动。1949年7月,李侠公同志以待解放区民主人士的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参加了第一次会议。建国后,他担任过多项人民政府部门的领导工作和社会职务。建国初期,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西南军政委员会委会,贵州省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1951年,根据中共贵州省委的意见,由他负责组建民革贵州省委工作。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贵州省第一届、二届委员会常委,民革贵州省第一届至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民革中央第三届、四届委员会委员。1980年后,任政协贵州省第四届、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会顾问、监委常委、民革贵州省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他还是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第一届、二届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