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燧(1913--2000) 留学美国,博士。山东蓬莱人。
1937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40年获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41年赴美国留学,1943年获加州伯克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和辐射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1945--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任讲师级和副教授级研究员。
1949年11月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1980年应法国大学部聘请任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一级客座教授,被选为法中交流学院通讯院士。1981年以后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固体物理研究所(合肥)所长、一级研究员。是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和“内耗与超声衰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曾当选为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光学和金属物理的研究,特别在金属和位错理论方面贡献突出,是内耗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国际上将其创制的研究内耗用的扭摆定为“葛型扭摆”,将其首次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称为“葛氏峰”。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有《声发射》、《全息照相与无损检验》和《磁粉探伤基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