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桂

-----------

出生年

1917年

-----------

留学国家

英国、苏联

-----------

籍贯

安徽省

慈云桂(1917-1990)留学英国、苏联。电子计算机专家。生于安徽桐城。1938年8月考取西南联大航空系,因病无法登程,借读湖南大学机械系,后转入电机系。1942年7月毕业,同年8月考取昆明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研究所的研究生,致力于微波理论与雷达技术的研究。1946年1月至7月,被选派赴英国考察雷达技术。8月,分配到已迁回北平的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无线电实验室的创建。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的讲师。1950年4月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赴大连高等海校任副教授,1953年任雷达通讯系副主任。1954年11月调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任雷达教研室主任,1955年3月任系副主任。1957年夏到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列宁格勒克雷洛夫研究生院访学,同年回国后接受快艇指挥仪的研制任务。1961年5月晋升教授,与助手康鹏、王振清等于196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计算机序列441B-Ⅰ。1965年末研制成功441B-Ⅱ型计算机,填补了我国晶体管计算机的空白。1969年11月参加国家组织的远望测量船中心处理机的论证会,1970年4月任务下达,1977年使151-3型机在投人运行。1978年10月,151-4型机胜利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和核潜艇水下导弹发射试验的测量任务,以及第一颗同步通信试验卫星的发射与定点测量任务。1977年,担任银河机研制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1979年7月,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计算机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5年1月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1989年7月改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顾问。曾任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计算机顾问组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评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学位评审组评委,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计算机学科评委,北京理工大学等校名誉教授。中国电子学会名誉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三届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美国IEEE协会高级会员,《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国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编委,荷兰未来计算机系统FGCS杂志的国际编委和《科技导报》的中国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