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龄(1906-1993)留学比利时、法国。浙江绍兴人。法国华人物理学家,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之子。
幼年随父亲先后赴德国、法国,1916年因父亲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同父母返回中国,就读于孔德学校。
1928年毕业于比利时沙勒罗瓦专门学校机械系,1929年毕业于法国格勒诺布尔电工学院电机系,1930年获得巴黎理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
1931年到法国强电磁体实验室(贝尔维尤)从事研究工作。
1955年到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工作;同年还参加了法国国家物理学博士论文答辩会。他长期留居法国从事磁学研究和强电磁体设计工作等,曾几次回国。
1934年获得法国研究发明局银质奖章,1947年获得埃梅·贝尔泰奖。
蔡柏龄在1936~1938年研究过气态一氧化氮、氧和氦的磁(致)双折射和磁(致)法拉第旋转,及液态一氧化氮的磁化率。
而后直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第4周期中过渡金属(如锰、铁、钴、镍、铜等)的氧化物、卤化物和碳酸盐等的多晶体和单晶体的磁化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从实验上最早发现了其中多种化合物的磁化率-温度曲线出现最大值的反铁磁特性,也是最早把反铁磁性理论应用于解释这些化合物磁性的学者之一,对早期反铁磁性研究有重要贡献。 |